SpringBoot系列之基于maven多环境配置
实际开发过程中,配置的多环境区分属于标配了,当我们不考虑配置中心时,将多环境的配置就放在项目的resource目录下,那么可以怎样做多环境的配置管理呢?
之前介绍过一篇基于 spring.profiles.active
配置来选择对应的配置文件的方式,有了解这个配置的小伙伴可以很快找到这种方式的特点
如配置值为dev,则加载 application-dev.yml
配置文件,如果为prod,则加载application-prod.yml
那么缺点就很明显了,当我每个环境的配置很多时,上面这种方式真的好用么?
接下来本文介绍另外一种常见的基于maven的多环境配置方式
现在SpringBoot应用大多是内嵌tomcat,以jar包方式启动对外提供服务,最近遇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,当我希望输出tomcat的 access.log
时,添加上对应的配置之后,发现windowns系统下找不到这个日志文件,而linux/mac则没有什么问题;
所以花了些时间定位一下,本文将记录定位这个日志文件生成的全过程,当发现最后的结论时,更让我吃惊的事情来了,就这么个问题,在三年前我也遇到过,只不过当时的问题是上传文件之后,提示临时目录不存在,而这个临时目录和本文定位的目录居然是一回事,可谓是来了一次梦幻的联动,前面踩的坑不探究到底,后面迟早会继续掉坑😂
本文将作为es系列第三篇,结合常见的实例,来演示下如何通过RestHighLevelClient
来实现es的各种查询支持
本文将作为es系列第二篇,在前文项目搭建的基础上,先来看一下es的基本操作姿势,如何实现CURD
如果现在有一个系统交给你来从0到1进行架构,你会从哪些方面出发呢? 或者说现有的系统,如果希望让你来进行重构迭代,我们需要着重关注哪些点呢?
命题抛出之后,对于架构小白来说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取抓重点,那就简单点从最基础的点进行发散,看下一个稳健的系统应该满足哪些要求
以下内容来自同事的内部分享,经得同意分享给各位小伙伴
我们常说的高可用是怎么实现的呢?单机向集群的演进中遵循哪些原则,注意哪些事项呢?集群如何协同工作?集群之间的一致性如何保障?
纯干货,推荐看到的小伙伴仔细认证的阅读一下,相信会有不少的收获
之前一直没有写ES相关的博文,现在开始补课,预计5-6篇博文将es的使用姿势展示给各位小伙伴;本文将作为es结合springboot的第一篇博文,基本项目环境搭建
SpringBoot系列之从0到1实现自定义web参数映射器
在使用SpringMVC进行开发时,接收请求参数属于基本功,当我们希望将传参与项目中的对象关联起来时,最常见的做法是默认的case(即传参name与我们定义的name保持一致),当存在不一致,需要手动指定时,通常是借助注解@RequestParam
来实现,但是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是否有发现,它的使用是有缺陷的
@RequestParam
不支持配置在类的属性上
如果我们定义一个VO对象来接收传承,这个注解用不了,如当我们定义一个Java bean(pojo)来接收参数时,若是get请求,post表单请求时,这个时候要求传参name与pojo的属性名完全匹配,如果我们有别名的需求场景,怎么整?
最简单的如传参为: user_id=110&user_name=一灰灰
而接收参数的POJO为
public class ViewDo {
private String uesrId;
private String userName;
}
2
3
4
SpringBoot系列之Web如何支持下划线驼峰互转的传参与返回
接下来介绍一个非常现实的应用场景,有些时候后端接口对外定义的传参/返回都是下划线命名风格,但是Java本身是推荐驼峰命名方式的,那么必然就存在一个传参下换线,转换成驼峰的场景;以及在返回时,将驼峰命名的转换成下划线
那么如何支持上面这种应用场景呢?
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段
在日常的业务需求开发过程中,批量插入属于非常常见的case,在mybatis的写法中,一般有下面三种使用姿势
- 单个插入,业务代码中for循环调用
<foreach>
标签来拼接批量插入sql- 复用会话,拆分小批量插入方式
上一页
下一页